close

Foucault曾經討論人是什麼?甚至不贊成笛卡爾的名言「Who am I?」

現代社會應該不是已菁英的觀點解是人類的不平等,而是有如康德所說的「What are we?」,因為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應該做什麼?至少我們可以自己選擇。

因此,與其說「我是什麼?」不如說「我可以拒絕成為什麼」。

 

人 收看媒體,總是怪東怪西,怪媒體爛,怪新聞誇大,卻沒有反求諸己,也忘了自己可能是可以改變市場的一粒沙,一隻蝴蝶捲起創造世界的的大風,你就有如在電視沙漠裡的一隻蝴蝶,因 若沒有你收看電視,電視財團怎會做出這樣的節目。若沒有市場,哪來的商機。說白了,坐在電視機前的你我,只不過是一點數字,一個廣告產業鏈換算金錢的代 幣,因為有你,媒體才能與廣告商談論所謂的廣告價值與時段的購買價格。

 

閱聽人可以反映,閱聽人更有知覺得認知,若你一直在 吃東西時還在探討雞生蛋蛋生雞道理,還沒探討完就應該餓死了。有些時候遇到問題,不適只有盲目地在私下抱怨與毫無張章法的謾罵,而不改變目前的現狀。但忽 略了只有你才可以改變媒體生態改變,雖只是一隻蝴蝶,但也可以舞出令人讚嘆的樂章。

 

很多人都說,再媒體還沒成為社會公器,就只能拒絕成為資本社會的孚辱。但現在電視市場就是如此,更是一種時尚的趨勢,你去怪,你去怨,不如嘗試將手上的遙控器按下紅色的按鍵,讓媒體冷靜與休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