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6.jpg告白】
松隆子、岡田將生、木村佳乃主演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那到底生命與情愛哪樣物品
才是真正價值連城的「東西」呢?
螻蟻偷生,試問你尊重過生命嗎?
你有在乎的人嗎?當幸福消失時,它的聲音為何?
你有曾細膩的品嘗過嗎?
一句句告白,彷彿是一場場令人驚嘆的報復故事.....
年輕是金,但若把生命視為炫耀和張顯自己的物品,
那它與糞土有何差別?
傾盆的大雨有如失去最愛後潰堤的眼淚....
你準備好接受這場人心的沉重遊戲嗎?
什麼樣的告白,比死亡還要可怕?
由松隆子主演的「告白」將帶領你參與這場用眼淚
和血液推砌出的遊戲。
你準備好一起參加了嗎?

 

 


 


【影片評析】

    在「告白」這部影片中,森口優子(松隆子飾)老師在離職前的最後一堂課,與她的學生們展開一場道別的「告白」典禮。雖有預先的告白,但它掀起了,一 年前被警方判定的意外事件與後續一連串的殺人事件,以及觀影者無比的驚嘆與內心的恐懼。

 

      從劇情結構與敘事的方式來看。與其說,這部影片拍得好,不如說是 劇本寫得好。從湊佳苗的告白小說故事中,似乎與1866年出版的「罪與罰」這本驚世書籍的故事情節與內容有點類似。但回歸到電影的角度,不難看出,這部電影 有完整的詮釋小說內的內容。甚至連敘事結構都沒變的情況下,很難讓人承認這是一部電影,倒不如說它是一本會動會講話的「電子書」。雖然這種敘事風 格很鐘於原著,但或許這也是導演中島哲也無法在國際影展裡面 嶄露頭角的原因吧!從她歷年的作品看來,都是透過「模仿」來詮釋自己的故事內容,從早期的下妻物語的動作與談吐,就是模仿駭客任務慢動作剪輯方式和迪 士尼動畫中的經典片段。他的模仿能力更在另松子討厭的一生中發揮的淋漓竟致,主角天馬行空的想像,不難使人連結到艾蜜莉的幻想世界的片段中。但總觀之,與其說導演 模仿他人作品,不如將其看成是這位導演的風格,在此風格下,不難理解,導演在詮釋「告白」這本故事中,與其說是翻拍改編,不如說是將文字轉化成影片。

 

       29047.jpg 觀賞這部電影時,自己彷彿進入了導演安排的班級中,冷眼看著一幕幕報復的過程,哀悼著森口老師的遭遇,也記錄下他驚人的報復故事。故事的開始,由森口老 師離職前的告白,她不急不徐冷靜,有如窗外的大風般,令人不寒而慄。但對於才十一歲的國中生來說,卻是一連串的廢話,因此將教室搞得天翻地覆。頓時間,老 師在黑板上寫下「命」這個字,在最後一畫時,冷冽刺耳的聲音,驚嚇到在場的同學們,也讓觀影者霎時間的精神完全提起,冷空氣包圍著你我的心房,仔細寧聽著 老師對於「命」的解釋與看法。

 

    兩眼有神、面無表情、語氣也不帶任何抑揚頓挫的森口老師開始打開了她報復故事的首章要章節,她掀起一年前游泳池的小女孩意外 死亡的事件,這個小女孩愛美則是森口老師和當時轟動一時的「勸世教師」櫻 宮老師所生下的,但因櫻宮老師罹患HIV,在最後的結論下,捨棄監護的權力,離開了森口老師。在這些驚人的告白後,下課鐘聲也響起,同學們並沒有因此離座,而是被老師這些告白給震懾,希望聽後續的發展。森口老師也沒讓大家期待落空,她娓娓道來這個事件並非意外,而兇手在這個班級中。霎時間,讓原本冷冽的 空氣瞬間凍結至冰點。大家開始猜忌到底周圍哪兩個人是如此可恨的殺人兇手?

 

      森口老師的告白並非就此結束,她清楚地描述了兇手A與兇手B的特徵與個性,讓整個班級的人有如她手上的棋子,操棋者的一舉一動,奠定了後續的發展。罪與罰書中有提到,沒有任何人有罪,但罪卻不斷的加諸在人身上。因此,森口老師基於保 護學生的道德律下,和法律縱容十四歲以下青少年的少年法保護罩下,她準備親手逞罰這兩個殺人兇手。但她希望這不處分,而是讓他們了解生命的意義,而非讓這些小朋友沉溺於保護罩與媒體弒親與自殺新聞與題材裡,使其對生命價值的模糊。話雖好聽,但這一連串的報復行動, 卻比死刑還要讓人生不如死。接下來,她告訴同學她將這兩位兇手的牛奶中加了料,這個可以充當她教材的材料就是她丈夫的愛滋血液,她利用少年對於愛滋病的不 瞭解,和兩個兇手的人性弱點,展開她的報仇樂章。

 

     在報復樂章的第二曲目中為兇手B下村直樹的告白,藉由B的膽小與懦弱的個性,因此森口的牛奶攻勢,明顯地在此發揮了作用。在下學期的課堂上,直樹不敢出現,窩在家中,只因為害怕他人被感染外,也不希望被人嘲笑與欺負。直樹他透過不洗澡和喜愛乾淨不斷擦洗自己使用過後的東西,告訴自己還活著的事實。他希望合乎他母親從小給予他的善良標籤,不敢和她表明親手殺人與喝下愛滋牛奶的事實,因此選擇逃避來面對。又加上新來白目老師不間斷的來他家拜訪的摧使下,有如火上加油的舉動,讓房間內的直樹,不斷的面臨與承受心中矛盾的煎熬。偶然,在一張他希望讓同學給予直樹鼓勵 的卡片中,直樹母親赫然發現,卡片中鼓勵字眼的第一個字母拼湊起來竟然是「殺人犯去死吧!」這六個字。

 

     同時間,直樹母親在一次的早餐中,得知直樹親口坦承殺人的事實後,使她建築已久的完美兒子標籤徹底崩毀,她希望帶兒子掘死地而後生,親手想殺死直樹 ,但堅韌的水果刀雖在溫暖的母親懷抱中狠狠的刺入直樹的胸口,同時也讓直樹的心也破碎。直樹在精神錯亂下,拔起插在他胸前的水果刀,向母親身上亂砍,親手了斷與母親的糾葛與幻想,也完成了森口老師報復的第二樂章。

 

      直樹自以為兇手A渡邊修哉,也和他一樣選擇躲在家中。但修哉卻是有如罪與罰中的主角拉斯柯爾尼科夫一樣,總是不斷地自以為是的創造新規範,期許他人與她共 享同樂,因而成為不折不扣的冷靜殺手。他殺了整個班級中最在乎他的班代美月,美月最後與森口老師的告白為「老師,我想再次請問您,生命真的很沉重嗎?不論 誰的生命都是一樣嗎?」諷刺地與森口老師的報復樂譜中,埋下深深的延伸號,草草結束了第三樂章。這個簡單的介紹後似乎也翻開這份報復樂章的最終回,修哉雖有聰明伶俐的頭腦,但自以為不凡的他,心中卻暗藏了27267.jpg最大的弱點─他的母親。

 

     他一心一意的努力,只希望他的破碎的幸福泡沫可以破鏡重圓。為了這顆虛幻,他殺了他的同學也設計了不同的殺人與殺 動物的武器及發明,希望他母親能夠看到。最後他設計了一個炸彈,期許在他期末發表演說也是在他臨死前,還有這麼多的同學與她同葬。但 意外的,森口老師早一步地將這 份禮物,轉交到修哉最愛的母親手中,當他按下他的手機後,這份幸福並非毀於他人之手,幸福破裂的的聲音也不再只是撲通,而是轟隆。這個情景,震碎了修哉的心,同時也粉碎你我 對於道德與人性的恐懼與波瀾。這聲巨響不能如修哉創造的倒轉時鐘般,回歸最初。而是切斷他與她母親間的臍帶,讓這份戀母的情節,徹底粉碎。

 

    以德報怨乃至從古至今的代人方式,森口老師的聰明與細膩,將這份報仇樂譜包裝成他上課的教材。他雖不用法律的制裁,而是使用他精心安排的計畫。在檯面上雖 很冷靜且平淡,但實際卻是一波接著一波的報仇,消磨你我建築已久的城牆,打擊他們的信心。就如同罪與罰說的:人若要成功,就要踩著他人的屍體橫渡而過。更 如尼采口中的:上帝要毀滅一個人,便使他瘋狂。生不如死的地域境界,森口有如操棋者般,讓這兩個學生生不如死,有如萬丈深淵般,讓它們一步步地了解生命的 可貴,比死刑更震撼的教材,讓兇手A、B嘗受心靈最深的煎熬與折磨。


    最後導演巧妙的安排,森口在修哉耳邊的低估「開玩笑地」這一句話。似乎讓觀影者產生疑惑,到底這些事情是否是真的?還是森口老師認為生命有如玩笑般的不值錢?甚至是 連愛美的死也畫上大大的問號?羅生門的結局,等你一起來品嘗。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